鳩摩羅什(344~413),祖籍天竺,其父鳩摩羅炎,世為相國,將嗣相位,棄榮出家,東渡蔥嶺,至龜茲國(新疆庫車),王慕其賢,請為國師。王妹耆婆,年始二十,才悟明敏,各國聘之不肯行,見鳩摩羅炎后,心欲當之,乃逼以妻,孕而生什。 什生于晉康帝建元元年(344鳩摩羅什(344~413),祖籍天竺,其父鳩摩羅炎,世為相國,將嗣相位,棄榮出家,東渡蔥嶺,至龜茲國(新疆庫車),王慕其賢,請為國師。王妹耆婆,年始二十,才悟明敏,各國聘之不肯行,見鳩摩羅炎后,心欲當之,乃逼以妻,孕而生什。
什生于晉康帝建元元年(344),七歲隨母出家,從佛頭舌彌誦《阿毗曇經》……十二歲隨母回龜茲,自習有部要典《發(fā)智論》及《六足論》,又誦《增一阿含》等經。……什年二十受戒于王宮,又從罽賓律師卑摩羅叉習《十誦律》。后不久,其母辭往天竺,臨行對什曰:“方等深教,應大闡真丹,傳之東土,惟爾之力,但于自身無利,其可如何?”什曰:“大士之道,利彼忘軀,若必使大化流傳,……雖覆身爐鑊,苦而無恨”,留龜茲二十多年,廣誦大乘經論,洞其秘奧。
什師盤頭達多,聞習大乘,不解其所學,問什曰:“汝于大乘見何異相而欲當之。”什乃連類而陳之,以述其由,經一月余日,什師達多方乃信服,并嘆曰:“師不能達反啟其志”,并禮什為師曰:“和尚是我大乘師,我是和尚小乘師。”此后羅什既道流西域,又名被東洲。
苻秦建元十五年(379),有中土僧人僧純等游學龜茲回來,大贊龜茲佛教盛況,時高僧釋道安在長安極力獎勵譯經事業(yè),聞羅什高名,一再勸苻堅迎請東來。建元十八年(382),苻堅遣驍將呂光率兵七萬伐龜茲,臨發(fā)謂曰:“朕非貪地,因聞羅什深達法相,故用兵耳。”及破龜茲,載什而歸。至涼州(甘肅武威),光聞堅被姚萇所殺,即踞涼州,稱帝獨立,國號曰涼。
萇亦慕德請什,而光不允,萇亡子興立。請亦不允,光歿子隆立,姚興弘始三年遣兵伐涼,呂隆降,迎什入關,時為十二月二十日,什在涼十八年,已年五十八歲。姚興奉為國師,恭送至逍遙園西明閣從事翻譯佛經,其時四方義學沙門群集長安者次第增加到三千人,羅什從弘始四年(402)開始,先著手創(chuàng)譯《大智度論》和《百論》。次年姚興以舊譯諸經文多乖失經旨,勸請重譯《大品般若》,宿舊義學沙門慧恭、僧?、僧遷、僧睿等五百余人參加譯場,譯義著文。弘始六年校定了《大品》譯文,并于中寺為罽賓律師佛若多羅度語,譯出《十誦律》大半,并重治《百論》譯文后,繼出《佛藏》、《菩薩藏》等經。從弘始八年起,羅什遷住大寺,續(xù)出《法華》、《維摩》、《華嚴》及《小品般若》等經,《中論》、《十二門論》等論。最后又應請譯出《成實論》。
羅什于譯經之暇,還常在逍遙園澄玄堂及草堂寺講說眾經。他從弘始四年到十一年的八年中,共譯出《大品般若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維摩詰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、《金剛經》等經;《中論》、《百論》、《十二門論》、《大智度論》、《成實論》等論,系統(tǒng)地介紹了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。譯經總數據《大唐內典錄》卷三載共為九十八部,四百二十五卷。
羅什為人精神開朗,秉性坦率,平時虛己善誘,專以大乘教人,并善于辨析義理,應機領會,獨具神解,又具有文學天才,譯文作注,出言成章,辭理宛約,韻味深長,例如《金剛經》、《維摩經》等,文筆的空靈,詞藻的美妙,在中國文學史上開辟了一塊新園地。他雖屆高年,譯事未停,一日集眾謂曰,愿所譯經論,傳世流通,若其無謬,使焚身后舌不焦爛。弘始十五年四月十三日(宗派圖碑載為八月二十日)示微疾,驟卒于長安逍遙園大寺中(即今戶縣草堂寺),享壽七十歲,遺體依天竺習俗焚化,火化身盡,舌果儼然,葬于塔,葬后塔前生青蓮花一枝,姚興啟視之,花由舌根上生,若非圣哲,何有此驗?此雖屬傳說性語,但可說明羅什對所譯經論的負責精神和自信心。
安徽譯博對此人的評價是:羅什是一位對中國佛教起過重大影響的杰出的學者,是佛教四大譯師的第一位,亦為中國翻譯史上一大翻譯家。他精通印度五明等學問,辯才無礙,他的業(yè)績和名譽將隨著世界佛教文化的交流及中印人民的友誼而長存不朽。